2015年11月份以来,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寨卡病毒病的病例,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出现了个案病例的报告。12月1日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。
一、什么是寨卡病毒病?
寨卡病毒病,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。 “寨卡”是乌干达语“Zika”,意思是“杂草”,于1947年被首次发现。“寨卡病毒”属于黄病毒家族,与乙型脑炎病毒、登革热病毒、西尼罗病毒近亲,由伊蚊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,属于人-畜共患疾病,引起寨卡热。
二、寨卡病毒病的症状是什么?
“寨卡”病毒潜伏期为3-12天,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,主要为低烧,瘙痒,红疹,关节痛,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。
三、寨卡病毒病的危害有多严重?
病毒感染并不致命,通常病情比较温和,症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,无需住院治疗。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身免疫,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报道。但该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,且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,其产下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小头症,导致新生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。
四、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?
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,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。如果症状加重,病人应当求医。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。
五、应该怎么防止寨卡病毒感染?
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,主要是消灭蚊子,防治蚊子叮咬。鉴于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,在室内外的锅、盆、瓦、罐和洼地的积水中滋生,因此要注意清除积水,消灭伊蚊的滋生地。我省是白纹伊蚊的分布区,不排除其具备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。
虽然目前我省还未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,但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区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者,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,同时也建议孕妇避免前往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染的地区。目前报道的寨卡病毒感染高危国家包括巴西、哥伦比亚、萨尔瓦多、法属圭亚那、危地马拉、海地、洪都拉斯、马提尼克岛、墨西哥、巴拿马、巴拉圭、苏里南、委内瑞拉、波多黎各、巴巴多斯、玻利维亚、厄瓜多尔、圭亚那、法属瓜德罗普岛、佛得角、萨摩亚和圣马丁岛等22个国家。
2021.12.07
2021.12.07
2021.12.07
2021.12.07
2021.12.07
2021.12.07
2021.12.07
2020.07.15
2019.08.15
2019.08.15